添加日期:2016年8月1日 阅读:4610
用药不准,就会花大量的冤枉钱,自己还遭罪。那么用药精准到底有多重要呢?小编先给大家说一个例子。
杨先生患高血脂多年,一直服用他汀类药物降脂,但是效果不佳。同时,为了降低中风的风险,他还服用了其他药物。近6年来,他服药期间发生了严重皮疹,可跑了多家医院一直找不到原因。直到他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精准用药门诊求治。
精准用药,揪出过敏元凶
北京朝阳医院总药剂师、药事部主任刘丽宏教授带领团队给杨先生做了降脂药“他汀”基因的检测,帮他调整了降脂药物的应用,*终将血脂控制在良好水平。同时还锁定了长期出现皮疹的“元凶”为脑血康胶囊——可能因其中的水蛭提取物引起过敏反应,困扰杨先生几年的皮疹问题解决了,再也不用吃抗过敏药了。杨先生的例子虽然特殊,但对不少老年人来说都可能遇到。而精准用药门诊的存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主要适合两类人
“精准用药就是用*少*合理的药物,达到治疗的*佳效果,并将副作用将至*低。”刘丽宏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精准用药门诊主要为两种人提供帮助。首先,有的药在不同基因型人群中,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差异。比如高尿酸血症患常用的别嘌醇,大部分患者使用该药没有任何问题,但个别人会发生大面积的皮肤坏死,严重时甚至丧命,因此如果用药前进行基因检测,检查患者使用该药是否存在危险,就能大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另一个例子是,房颤病人可能用到华法林,该药需严格把握好用量,否则用量少,无法解决房颤问题,用量过多可能导致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因基因不同,每个人用法华林的起始剂量也会不同,借助基因检测可在短时间内确定病人的起始剂量。“临床上,以前有的病人用了5个月才确定了法华林的用量,但借助基因检测,该过程往往只需1周左右。”
其次,中老年患者是另一种需要精准用药帮助的人群。“我曾遇到一个患者,每天需要吃14种药,共44粒。”药吃得太多,首先会让患者对治疗丧失信心;其次,会加大药物不良发应的发生概率。有资料显示,使用6种或6种以上药物的老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在16%左右。针对这一部分患者,精准用药可以为药物治疗做“整合”,减掉一些无效的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警惕四种用药问题
刘丽宏提醒,在临床上,还有几种用药问题值得警惕。首先是用药适应症不一致,有的患者因为转氨酶异常,就擅自买保肝药,但保肝药种类多,不分原因用药,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贻误治疗;其次是用药方式错误,比如有些高血压患者,吃一粒降压药血压降得过低,就擅自将药掰成两半吃,但有的降压药是控释片,掰成两半后就无法发挥控释效果从而造成血压波动;再次,用量错误。不少咳嗽患者,按推荐量喝糖浆无法控制症状,就擅自加量,殊不知糖浆中有一些中枢镇静成分,过量服用可能会导致呼吸抑制等;*后,缺乏综合用药管理。比如有的高血脂患者觉得浑身关节疼痛,就去骨科检查,骨科医生很可能针对其症状开了止痛药,这可能对胃有损伤,患者可能又会去消化科,开些护胃药吃。殊不知,*初的疼痛可能是因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导致肌肉酸痛。事实上,“不仅在中国,全球都在面临这种问题,一个患者始动因素可能只有一两种,但因为没有很好地调控用药量,导致多吃了不少药。”刘丽宏表示,针对上述常见的用药问题,精准用药门诊也能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另外,精准用药门诊还会给肿瘤患者等提供用药帮助,让他们在治疗过程中,更合理地规划用药。刘丽宏强调,随着科技的进步,能让更多患者能通过精准用药获益,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