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5年4月13日 阅读:1435
近年来,“大健康”理念越来越得人心,大大提高了很多药食同源类中药的受关注度。在“大健康”理念的主导下,人们渐渐养成“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健康到药店”的日常健康管理习惯。笔者认为,药店中药品类销售的平均占比将很快从目前的8%增长到15%以上。
尽管如此,目前零售市场上中药的销售依然不如其他品类。原因主要是专业人才以及相应奖励机制的缺乏。在执业药师普遍供不应求的当下,药店售卖中药的营业员多数并非掌握中药识别、鉴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只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受限于运营成本,长期规范的培训更是困难。由于中药销售过程琐碎、难以计量,因此缺乏有力的奖励机制也致使营业员缺乏营销动力。
作为药店是多元化的“领头羊”,中药是药店利润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一般中药都有50%以上的毛利,远高于其他品类,且通过药食同源中药的联合用药销售,可以提高客单价。
变“看病”为“养生”
那么,如何通过营销策略来激活中药零售目前这种“不温不火”的现状?笔者认为,在增加药师配备和营业员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差异化的营销方式也很重要,要把中药和“养生”的理念更紧密的结合在营销活动中。
2010年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坐堂医诊所管理办法》已开始鼓励药店开办中医坐堂,但在这几年的实践中,由于尚未与医保衔接,诊金也并不便宜,与专业的中医药馆相比并没有太多优势。此外,名医难求也使得中医坐堂没能对中药零售产生大幅提升作用。因此,要改变这一形势,还是应该把消费者养生意识的提高充分利用起来。对于慢性病的调理,越来越多的患者把中药视为第*选择。在营销中,应把“看病治疗”改变为“养生保健”,鼓励到药店购药的顾客给坐堂中医“号一号脉”,并提供一些“防胜于治”的日常养生建议。
另外,养生组合处方提供和宣传也有必要。药店营业员可在坐堂医师的指导下,把一些毒副作用低的药食同源类中药按照不同药效一起打包成袋装。*好是组合配方集中陈列,并标示出药材成分与针对病症。例如,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当归等中药组配在一起用于改善失眠多梦,帮助安神养心。
举办文化节活动
2014年是“中医馆年”,很多连锁药店都陆续开了中医馆,也陆续开展中医药文化节活动,比如北方的连锁成大方圆、漱玉平民都每年开展中医药文化节活动,大力宣传与普及中药和养生知识。
药店定期开展中医药文化节系列活动,比如“膏方节”“参茸节”“花茶节”等等,是一种差异化的营销方式。其鼓励社区居民关注和参与中医药知识互动,同时邀请中医医生到店开办义诊,并搭配一定程度的降价促销,对中药零售的销量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责任编辑:杨海静 WWW.1168.TV 2015-4-13 10:56:45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