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1年1月19日 阅读:1121
寻求品牌提升,已经成了安踏迫不得已,而且可能是惟一的选择。
在追随中寻找机会
谈及中国本土的体育运动品牌,不能不提及李宁。一直以来,在中国市场上,运动品牌被分为了三个梯队:以耐克和阿迪达斯为代表的一线品牌、以李宁为代表的二线品牌,以及以安踏、特步等晋江品牌为代表的三线品牌。一线品牌和二线品牌之间,有明确的界限,而在二线品牌和三线品牌之间,却界限模糊,存在灰色的地带。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地带。
从李宁公司一直以来的战略看,李宁在不断努力,希望能够挤身到一线品牌的行列。尽管在高端市场,一直未能如愿以偿,但由于价格的优势,李宁在中低端市场掌握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晋江等地一些长期从事OEM制鞋企业自有品牌的推出,李宁在追赶一线品牌的同时,开始面临着来自三线品牌对低端市场的蚕食。近年来,安踏的销量和市场份额已经开始直逼李宁,其专卖店的布局,亦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其实,早年安踏一直是李宁*紧密的跟随者。1999年的时候,李宁推出了"我运动、我存在"的口号,聘请瞿颖作为其形象代言人。同年,安踏公司高价聘请了当时正红的乒乓球国手孔令辉作为其形象代言,推出了"我选择、我喜欢"的口号。
因为瞿颖属于时尚型的明星,和运动相距甚远,无论是在知名度方面,还是在其所代表的运动精神,以及与所代言产品的契合度方面,瞿颖和孔令辉都没有可比性。"我选择、我喜欢"的口号,较"我运动、我存在"而言,在可记忆性方面,前者都无疑优于后者。安踏运动鞋因此一炮走红,一举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品牌知名度。
正是李宁这一次战略失误,给了安踏一次跟进和攻击的机会,安踏开始在中低端市场蚕食李宁的市场份额。安踏,这个早年没有被李宁放在眼里的跟随者,如今已经成了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而从2006年开始,当丁志忠发现安踏产品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都开始逐渐逼近李宁时,他已经开始不再满足于现状了:人们开始发现,安踏开始频频出击各大体育赛事。
换一个标杆继续前行
如果说2005年仅仅是提出"永不止步"的口号,人们还可以发现其跟随李宁的影子--在2002年的时候,李宁提出了"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理念,出自于行业"高人"李奥贝纳广告公司之手。那么,在聘请智威汤逊广告公司制作的新版广告,来重新诠释"永不止步"这一品牌理念的时候,丁志忠已经将安踏跟随的标杆由李宁装移到了耐克和阿迪达斯这两个一线的国际品牌。
丁志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声称:"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人们不会忘记,很多年前,李宁公司也发出过类似的声音:"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李宁。"这两句出自两家国内*大运动品牌企业**之口的豪迈宣言,只有两个字的不同,而已经是时移事易了--尽管他们的品牌,离耐克还有很遥远一段路要走。
安踏将标杆瞄准耐克和阿迪达斯,似乎并不仅仅体现在品牌理念的传播方面。事实上,我们如今来分析安踏的战略转变,可以发现,在体育营销方式的使用上,包括各类运动赛事的赞助、不同系列产品代言人的选择、街头篮球赛的组织,以及公益事业等方面,安踏都已不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
安踏的成功之处在于采用了一种稳健的挑战型跟随战略。挑战型跟随战略是一种主动的战略,其目的在于通过蚕食标杆品牌的市场,逐步提高市场份额。在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举跟上甚至超越标杆品牌,成为标杆品牌的一个替代品,或者至少是一个备选,使得品牌在消费者心智模式中和标杆品牌占有相同的地位。采用这种战略,往往需要企业具有非常高超的品牌学习能力,并需要均衡优秀品牌的共性与自身品牌的个性特点。
责任编辑:季芸 WWW.1168.TV 2011-1-19 16:34:13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