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6年11月7日 阅读:1625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紫苏:发汗解表 解鱼蟹毒——行气宽中 顺气安胎
生姜:发汗解表 解鱼蟹毒——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 炒炭止血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 止痉止泻
白芷:散风寒湿 通窍止痛——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
细辛:散风寒湿 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苍耳子:散风寒 通鼻窍 止头痛——散风除湿
辛 夷:散风寒 通鼻窍 止头痛
羌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雄而烈 上行达表
独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淡而缓 下行入里
香薷: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薄 荷: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清利头目 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滑利通便 解毒散肿
蝉 蜕: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 平肝清肝明目——清肺润燥 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 平肝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发表升阳——和解退热 疏肝解郁 升阳举陷
升麻:发表升阳——发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阳举陷
葛根:发表升阳——解肌退热 发表透疹 升阳止泻 生津止渴
蔓荆子: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驱风止痛
淡豆豉:解表除烦
浮萍:发汗解表 透疹止痒 利水消肿
石膏: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滋阴润燥
芦 根:清热生津——祛痰排脓 清胃止呕 利尿透疹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 排脓散肿
竹 叶:清心除烦 清热利尿——生津止渴
淡竹叶:清心除烦 清热利尿——渗湿泄热
夏枯草:清肝明目 降血压——散郁结
决明子:清肝明目 降血压——润肠通便
栀子: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
黄芩: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除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黄柏: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浮萍:发汗解表 透疹止痒 利水消肿
石膏: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滋阴润燥
芦 根:清热生津——祛痰排脓 清胃止呕 利尿透疹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 排脓散肿
竹 叶:清心除烦 清热利尿——生津止渴
淡竹叶:清心除烦 清热利尿——渗湿泄热
夏枯草:清肝明目 降血压——散郁结
决明子:清肝明目 降血压——润肠通便
栀子: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
黄芩: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除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黄柏: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苦 参: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燥湿止泻 清热利尿
白鲜皮: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清热解毒 祛风痛痹
龙胆草:清肝泻火 清热燥湿
银花: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连翘: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消肿散结 清心利尿
蒲公英: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清肝明目 通经下乳 利湿通淋
紫地丁: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清肝明目 解蛇毒
野菊花: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泻火解毒 利咽明目
大青叶: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凉血消斑
板蓝根: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利咽散结
青 黛: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清肝泻火 息风定惊
鱼腥草: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败酱草: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射 干:清热解毒利咽——降气祛痰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泻火散肿
马 勃:清热解毒利咽——清肺止血
白头翁: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马齿苋: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截疟 腐蚀赘疣
熊胆:清热解毒 凉肝息风定惊——清肝明目
牛黄:清热解毒 凉肝息风定惊——化痰开窍
穿心莲:清热解毒 燥湿消肿
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 解毒消痈
土茯苓:解毒除湿 通利关节
生地: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凉血止血
玄参: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泻火解毒 消痈散结
丹皮:清热凉血 散瘀消痈——退虚热
赤芍:清热凉血 散瘀消痈——泻肝火
紫草:凉血活血 解毒透疹
青蒿:清热除蒸凉血——解暑截疟
白薇:清热除蒸凉血——利尿通淋 解毒疗疮
地骨皮:清热除蒸疗疳——清肺降火 凉血止血 除烦止渴
银柴胡:清热除蒸疗疳——
胡黄连:清热除蒸疗疳——解毒除湿
大黄:泻火通便 清火消肿——解毒祛瘀除湿
芒硝:泻火通便 清火消肿——润燥软坚
大黄:泻火通便 解毒祛瘀 除湿退黄——降火止血
虎杖:泻火通便 解毒祛瘀 除湿退黄——祛痰止咳
番泻叶:泻下通便导滞——行水消肿
芦 荟:泻下通便导滞——清肝泻火
火麻仁: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甘遂:泻水逐饮——善行经髓痰涎
大戟:泻水逐饮——善泻脏腑水湿
芫花:泻水逐饮——善除胸胁伏饮痰癖 杀虫疗疮
牵牛子:泻下逐水 去积杀虫
巴豆:峻下冷积 逐水退肿 祛痰利咽
威灵仙:祛风湿 通经络 消骨哽 行痰水
羌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雄而烈 上行达表
独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淡而缓 下行入里
蕲 蛇:祛风** 定惊止痉
乌梢蛇:祛风** 定惊止痉
木瓜:舒筋活络 除湿和胃
秦艽:祛风湿热痹 舒筋络 退虚热 清湿热
防己:祛风湿痹痛——祛风清热 利水消肿
防风:祛风湿痹痛——祛风却寒 止痉止泻
五加皮: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利水
桑寄生: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安胎
藿香:芳香化湿 解暑发表——和中止呕
佩兰:芳香化湿 解暑发表——化内湿
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 固表利水安胎
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 祛风发汗明目
厚朴:燥湿运脾 行气消积 下气平喘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温脾止泄 安胎
白蔻:化湿行气温中——温胃止呕
草蔻:燥湿温中——止呕
草果:燥湿温中——截疟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猪苓:利水渗湿——
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 清热排脓
泽泻:利水渗湿——泻热
车前: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
滑石: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清热解暑 清热收湿
木通:利水通淋 泄热通乳——入血分利血脉
通草:利水通淋 泄热通乳——入气分清肺热
瞿 麦:利水通淋——活血通经
海金沙:利水通淋——利水消肿
石 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 凉血止血
萹 蓄:清热利水 杀虫止痒
地肤子:清热利水 杀虫止痒
萆薢:祛风除湿 利湿去浊
茵陈蒿:清热除湿退黄——
金钱草:清热除湿退黄——通淋排石 解毒消肿
附子: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回阳救逆
肉桂: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引火归元 温通经脉
附子:回阳救逆 散寒止痛——补火助阳
干姜:回阳救逆 散寒止痛——温肺化饮
吴茱萸:疏肝下气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助阳止泻
小茴香:疏肝下气 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青皮:行气除胀——降肝胃之气 疏肝破气 消积化滞
陈皮:行气除胀——升脾肺之气 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枳实:行气化痰 消积胀满——破气除痞 除有形之实满
厚朴:行气化痰 消积胀满——燥湿运脾 除无形之湿满
沉香:行气调中 散寒止痛——温中降逆 温肾纳气
檀香:行气调中 散寒止痛——宽胸利膈
木香:行气止痛——调中宣滞
香附:行气止痛——疏肝调经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川楝子:行气止痛——疏肝泄热 杀虫疗癣
荔枝核:行气止痛——疏肝祛寒 散结行滞
薤白:通阳散结 行气导滞
山楂: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肉食油腻之积 活血散瘀
神曲: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酒谷陈腐之积
麦芽: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面麦痰气之积 疏肝回乳
槟榔:驱虫消积 行气利水 截疟
大蓟: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利尿
地榆:凉血止血 功擅下焦——解毒敛疮
槐花:凉血止血 功擅下焦——清肝明目
侧柏叶:凉血止血——收敛止血 祛痰止咳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三七:化瘀止血——性温又善定痛
茜草:化瘀止血——性寒又善通经
蒲黄:化瘀止血——性平又善利尿
白 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
炮姜:温经止血——暖中焦散寒止痛
艾叶:温经止血——暖下焦散寒调经
元胡:活血止痛——行气止痛
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郁金:活血行气止痛——性寒能凉血清心退黄
姜黄:活血行气止痛——性温能祛风散寒除湿
乳香: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行气活络
没药: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散血化瘀
川芎:活血祛瘀 调经止痛——辛温行气 祛风止痛
丹参:活血祛瘀 调经止痛——苦寒凉血 清心安神
桃仁:活血祛瘀通经——降泄下焦瘀滞 润肠通便
红花:活血祛瘀通经——通利血脉瘀滞
益母草:活血调经 利水消肿——苦寒清热
泽 兰:活血调经 利水消肿——辛散温通
半夏:燥湿化痰 消肿止痛——化脾胃湿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南星:燥湿化痰 消肿止痛——祛经络风痰 祛风止痉
桔梗:祛痰——升宣 开痰利咽能排脓
旋覆:祛痰——下气 消痰行水能降逆
白前:降气化痰——温化寒痰
前胡:降气化痰——清化热痰 宣散风热
川贝:清热化痰 散结消肿——润肺止咳
浙贝:清热化痰 散结消肿——清肺止咳
瓜皮:清热化痰 宽胸散结——清肺而利气
瓜仁:清热化痰 宽胸散结——润肺而通便
竹 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竹 沥:清热化痰——定惊利窍
天竹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款冬: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
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清胃热降胃气止呕
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清肺热降肺气平喘
桑白皮: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泻肺火
葶苈子: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泻肺水
白果:敛肺定喘 止带缩尿
朱砂: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清热解毒
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 聪耳明目 纳气定喘
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 利尿通淋
龙骨: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镇惊安神
牡蛎: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珍 珠:镇心定惊 清肝明目——收敛生肌
珍珠母:镇心定惊 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天麻:平抑肝阳 息风止痉——**
钩藤:平抑肝阳 息风止痉——清热
羚羊角:平肝熄风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第*类:补益类的中药。例如黄耆、人参、山药、大枣、当归、何首乌、枸杞子等等,这一类中药是华人*熟悉也是*喜爱的中药,问题是:如果平时没有“虚虚”的感觉,如:头晕、容易疲倦、腰酸、脉弱等“虚证”情形,并不适合常吃补药,以免血压上升、睡不著、口乾舌燥等“补得过头”后後遗症出现。
第二类:泻火类的中药。常见的有大黄、黄连、黄芩、石膏、芦荟、蒲公英、竹叶等等,这类中药一般用在病患有口乾、口破、便秘、失眠、烦躁不安、容易生气等等有上火的症状时才合用,如果只有单纯嘴巴破、而兼有腹泻的情形,就不见得适合吃黄连,以免虽然退了火、但是身体却更虚。
第三类:具有发散、理气作用的中药。常见的有菊花、薄荷、麻黄、荆芥、陈皮、青皮、砂仁等等,天气热的时候觉得头晕晕、身体闷闷的,泡个菊花茶,立刻觉得神清气爽,利用的就是菊花内的挥发油,气味芬芳、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加速散热,散热改善、人自然就觉得舒适。
第四类:具有“抗凝血作用”的活血化瘀药物。常见的有红花、丹参、乳香、三棱、桃仁、蒲黄、王不留行等等,这一类的中药就是俗称能“打通血路”的药物,使用上一般是针对有“血瘀”形的患者,例如疼痛、中风、心肌梗塞、手足麻木等等,不过,使用时必须小心其剂量,剂量过大时恐怕反而不见其通血路的作用效果,而有溶血副作用。
有了上述药物的分类,医师再根据望(观察您的面色)、闻(听您的声音、自诉)、问(询问您的病史)以及切(把脉)所搜集到的资料,将您的疾病作系统归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并且根据疾病与体质的类别给予不同比例的上述中药。
文章来源:360个人图书馆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适用范围】用于缓解颈、肩、腰、腿及闭合性软组织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人群的物理冷敷。【使用方法】外用。将本品适量直接涂抹于不适部位,轻轻按摩2-3分钟,每日2-3次。
【适用范围】用于缓解颈、肩、腰、腿及闭合性软组织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人群的物理冷敷。【使用方法】外用。将本品适量直接涂抹于不适部位,轻轻按摩2-3分钟,每日2-3次。